Fire15 +

追星星的人

“后来,可想而知,我们的生活彻底变了模样。”

清晨不再有铁铲和汤锅敲击发出的叮叮当当声, 不再有任务安排、“犯罪者游戏”,也不再有母亲节,不再有树林里的营火会。小孩们不用再担心劳动惩罚,大人们也都不用再被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,喝酒、使用电子产品……似乎一切都回归了正常。

但的确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。

《星星上的人》原作名为Harmony,应该指代文中的和谐营。译作星星上的人,用一个温柔的名称代表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,倒是贴切。科技发展到现在,自闭症的病因、治疗手段依旧没有很好的答案。自闭真的是一种病症吗?还是说,只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和普通人不一样,因为他们是属于星星的孩子呢?

或许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会有那么一段时期,行为怪异,思想飘忽。然后大多数人长大了,而小部分人却一直留在了那里。

而幸运的是,总有那么一些人,想要成为那些困在星星上的孩子们的英雄。

比如那位真正来自星星的孩子,遇到了飞行员——一个小时候画蛇被当做帽子的人,于是那个孩子成了大家所接纳的小王子,而不是小疯子。大家也同样会为他的猴面包树担忧,为路途中的狐狸和玫瑰而感伤,而不再觉得那些想法幼稚奇怪。

又比如窗边的小豆豆同学,被学校劝退后,有幸去了巴学园,遇到了小林校长。于是她的所有的奇怪的行为、言语都有了解释,没人说小豆豆有问题,而都觉得她天真可爱。

而本书中的斯科特,也曾经努力过。

作为和谐营的营长,文中对他的过往经历描述倒是不多,除了他自嘲般的说了一些网上对他背景的猜测,并没有具体的答案。

大高个,白皮肤,红头发。这是斯科特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描述。接着他的第一个动作是:走到副驾驶一侧,为妈妈拉开车门,并伸手护住妈妈的头,免得她撞上门框。然后笑着欢迎大家。

当然,他也会有各种约束,也会有生气的时候,也会惩罚孩子。但那无疑都是出于一个好的出发点,他是真正觉得这样会有所帮助。

亚历珊德拉从游戏中学到“如果你不打算好好照料庄稼,那么播种就毫无意义。”那么斯科特一定是很想很想把“庄稼们”照料好的吧。他奔走数年,出席各种活动,举办各类讲座,最后终于能够自己实践而举办一个远离现代科技的和谐夏令营。就在一切似乎都会越来越好的时候,麻烦却接踵而至。从“狼人”,到坎迪被生父带走,到艾莉丝做游戏被惩罚关在笼子里的照片的外泄,到蒂莉搜索色情词汇的陷害。

当警察上门盘问的时候,不免有些心疼斯科特了。

最后一次站在树林里,斯科特默默注视了大家很久。

“如果你们只是一群无能的笨蛋,却使夏令营沦落到现在的地步,那恐怕连上帝都帮不了我们。”

然后他拿出枪,大家的反应只是让他更加灰心。

“都给我站住!至于吗?你们就是这样的反应?难道你们中间就没有一个相信我的人?”

自己那么想要的帮助别人,那么想要给世界带去一些关怀,却被人们不信任,甚至被自己帮助的人所讨厌、害怕。那还有什么意义呢。

于是,他选择了让一切在枪声中结束。这也是在眼看和谐营走不下去,送给孩子们最后的礼物吧。只是这份礼物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。

从《巴别塔之犬》认识卡罗琳•帕克丝特,她似乎特别擅长于营造出亲密感情之间的隔阂感,无论这是外界还是内部造成的。在她的笔下,主角总是在与一些现在看似不可能的事物作斗争。无论是让狗开口说话,还是治愈自闭的孩子。或许爱是唯一的解药,可是总有些东西,即使有再强大的爱都无法解决。

但那就没有意义了吗?

时隔数年,我已忘了《巴别塔之犬》的结尾,但《星星上的人中》的最后,那位母亲说:你知道斯科特•比恩并不是坏人。她还说她自己的生活已经彻底改变。每一天都感到庆幸。

而那个星星上的孩子呢?

“每天都有新的念头。她要写一本书;她要设计……她所具备的这些天赋——想象力和同理心,激情和抱负——将会在人生道路上给她最长久的陪伴。”

“她是个了不起的孩子。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,你终于慢慢意识到她的这一切究竟从何而来。”

大概就是从那而来的吧。

Coding

Writing

Living